一、主办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体育工作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体育教学部
三、协办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工会、学生处、团委、体育科学系
四、竞赛日期和地点:
2013年4月25、26、27日(星期四、五、六),校锦绣校区田径场
五、竞赛分组与项目:
(一)学生男子甲组(16项)
100m、200m、400m、800m、1500m、3000米、4×100m接力、4×400m接力、110m跨栏(栏高1米/栏间距8.9米)、400米跨栏、标枪、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5公斤)、五项全能(110米栏、1500米、跳高、跳远、铅球 )
(二)学生女子甲组(14项)
100m、200m、400m、800m、1500m、4×100m接力、4×400m接力、100m跨栏(栏高0.84米/栏间距8.5米)、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4公斤)、标枪、三项全能(100米、跳高、铅球)
(三)学生男子乙组(体育科学系)(15项)
100m、200m、400m、800m、1500m、3000米、4×100m接力、4×400m接力、110m跨栏(栏高1.067米/栏间距9.14米)、400米跨栏、标枪、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7.26公斤)
(四)学生女子乙组(体育科学系)(15项)
100m、200m、400m、800m、1500m、3000米、4×100m接力、4×400m接力、100m跨栏(栏高0.84米/栏间距8.5米)、400米跨栏、标枪、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4公斤)
(五)教工组(包括新疆班学员)
(1)教工男子A组(39岁以下)(10项)
100m、200m、400m、1500m、4×100m接力、跳高、跳远、铅球(7.26公斤)、标枪、1分钟跳绳。
(2)教工女子A组(35岁以下)(10项)
100m、200m、400m、1500m、4×100m接力、跳高、跳远、铅球(4公斤)、标枪、1分钟跳绳。
(3)教工男子B组(40—49岁)(8项)
100m、400m、1500m、跳高、跳远、铅球(7.26公斤)、1分钟跳绳、50m托球跑。
(4)教工女子B组(36—49岁)(8项)
100m、400m、800m、跳高、跳远、铅球(4公斤)、1分钟跳绳、50m托球跑。
(5)教工男子C组(50岁以上)(8项)
50m托球跑、1500m、铅球(7.26公斤)、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握力、自行车慢骑、滚球投准。
(6)教工女子C组(50岁以上)(8项)
50m托球跑、800m、铅球(4公斤)、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握力、自行车慢骑、滚球投准。
(7)男女混合接力(8×50m,要求每队不得少于1名处级干部、1名副高以上职称职工、3名女队员)。
六、运动员资格要求及竞赛办法
(一)运动员必须是我校在籍全日制本、专科、预科学生、研究生及工会会员(体育教师不参加比赛),经医生检查证明身体健康者,均可代表其所属单位报名参加比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竞赛要求,各单位负责参赛人员的健康检查,
在比赛中发生意外伤害,医药费由各参赛单位自理。
(二)甲组为普通大学生组,以各院系大学生为单位组成代表队。乙组为体
育科学系大学生,分为3个代表队分别为:2012DT 、2011DT 和2010D(包括2011专升本、2012专升本)代表队。各代表队由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组成。
(三)学生组每项均限报3人,每名运动员限报2项(集体项目除外)。
(四)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学生证等有效证件检录后方可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凡发现冒名顶替者,取消本人比赛资格和比赛成绩,并扣除单位男女团体总分20分,总分不足20分者直至扣完为止,大会给与公开批评,并取消该单位精神文明奖的评选资格。无故不参加比赛者,一次扣3分。
(五)教工组参赛资格、竞赛办法及奖励由校工会另行通知
(六)大会执行国家体育总局最新《田径竞赛规则》。
七、录取名次、计分方法与奖励
(一)录取名次:
甲组各单项分别录取前八名,各单项参赛运动员只有八名或不足八名,则减一录取。乙组各单项分别录取前六名,各单项参赛运动员只有八名或不足八名,则减一录取。若某单项报名人数不足三人则取消该单项比赛,某单项报名人数正好三人则录取一名。
(二)计分方法
1、甲组前八名按9、7、6、5、4、3、2、1计分,各单项参赛运动员只有八名或不足八名,则减一录取,按低限取分。如某项比赛只有八名参赛运动员则取前七名按8、6、5、4、3、2、1计分,以此类推。全能和接力项目加倍计分。乙组前六名按7、5、4、3、2、1计分,其他同甲组规定。
2、破省大学生田径单项比赛记录(包括全能项目中的单项)加14分,破校记录者(包括全能项目中的单项)加7分,同时按学校规定的奖励办法给与奖励。
(三)奖励加分
代表我院参加省大学生田径单项比赛的运动员取得冠军的可为所在系直接加18分(校运会取得名次另算),亚军加14分,季军加12分,第四名加10分,第五名加8分,第六名加6分,第七名加4分,第八名加2分。
(四)奖励:
1、对获得各单项目前三名的运动员颁发奖牌,获得前八名的运动员颁发荣誉证书。
2、甲组团体名次设置:代表队团体总分;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体育科学系(乙组)参赛队设团体奖。
3、团体名次各录取前三名,获得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分别颁发奖杯一座,二、三名各奖牌一面。
4、按各单位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得的总分计算评定名次,总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积分相等,以破纪录项(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以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其余类推。团体总分名次不计入代表队团体得分。
5、大会设“优秀组织奖”1个、“道德风尚奖”1个和“特殊贡献奖”若干。
八、报名办法及日期
各单位3月25日后从体育教学部网页上下载报名表,填写后打印、加盖单位公章,于4月11日(过期不予以接受)17点前送交锦绣校区体育馆一楼体育科学系辅导员办公室,联系人:苏龙,13965005183;梁占歌,13485728913(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代交)。另一份以电子邮件(word文档形式)发至邮箱:1002892941@qq.com
九、裁判员:由体育教学部负责聘请。
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十一、本规则解释权归体育教学部。